2013云南公务员面试辅导:我们的心灵需要"保鲜"(2)
2013-06-16 15:06 云南人事考试 来源:未知
实施职业资格准入,还需法律护航
“左手一位律师,右手一位心理医生。”在人人感到“压力山大”的时代里,心理咨询治疗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精神卫生法》应运而生,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精神卫生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国家都为此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磨砺了27年后终于施行。它承载着厚重的健康期待,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
这部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用人单位、各类各级学校、媒体、社区、家庭都要关注精神卫生问题,共同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并且规定了心理咨询在用人单位、学校、医院、监狱等场所以及社区或慈善机构开展,综合医院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规范了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从业标准等。
“要重视发挥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朱永新委员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时便提出。他建议,国家要实施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心理治疗师应当拥有医学、护理学、医学(临床)心理学或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本科以上的学历。他说,我国每年培养的和精神卫生有关的心理学人才,大概有3000人左右,这些人应该是精神卫生领域的主力军。
但是,面对公众的心理需求,我国心理学专业人才还是太少。据了解,在美国每1000人当中就会有一位心理健康工作者。目前中国只有30多万人取得了心理咨询资格证书,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落后于国民的需求。
史占彪教授说,《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对于心理健康促进、精神卫生医疗很有意义。国家从法律层面确定了方向,给予了定位和保障,对于未来的行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指引作用。当然,我们要把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区分开来。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主要来源于遗传及生物性因素,应在医疗卫生的框架下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更多的源于可理解的“心理-社会-文化”因素,需要在社会学和心理学框架下由心理学工作者进行咨询和辅导。将二者进行区分,有助于引导公众寻求对口、到位的专业支持,从不同层面推动人们走向健康、幸福生活与快乐工作。
“压力山大”是时下一句流行语。在北京的地铁电视里,播放着一位北漂歌手创作的歌曲《我的“鸭梨”(压力)大》。据报道,不仅在校学生,连人们普遍看好“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的公务员队伍,超6成的人感觉“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
《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对于心理健康促进、精神卫生医疗很有意义。国家从法律层面确定了方向,给予了定位和保障,对于未来的行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指引作用。
(编辑:云南华图)